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
A.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
B.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
C.“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
D.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
2 .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一词中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中的‘建’字,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建立国家”。这说明他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
B.认可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地方政权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3 . 西周行分封,立诸侯。史书记载,“周公卒,子伯禽……受封,是为鲁公。……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据此判断,鲁国
A.国君一直存在僭越行为
B.是周分封在西方的最重要的封国
C.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中心
D.成为周礼典型的保存者和实施者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成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的哪种制度?依据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天子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5 .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6 . 著名学者程平山所著的《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周王分封的诸侯国。回顾历史,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和人民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
7 . 商鞅一人多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秦有卫鞅,本卫公子也,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与“商”姓来源有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2019-06-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8 .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期的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2019-06-03更新 | 38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内部特供卷历史
9 . 据《左传)记载:西周时期,周公代表周王在祖庙举行“册命”典礼(“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命”为写在册上的周天子旨令),颁布“授土授民”文告,如封伯禽于鲁,文告为《伯禽之命》。这说明西周
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以特有的律法形式建立诸侯国
C.通过血缘纽带巩固等级制度
D.保证了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权
10 . 《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公“门阿之制,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封建礼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