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2 道试题
1 .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通,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2 . 据史书记载,武王伐商后,虽诛杀了纣王及其帮凶,但对于商王朝的后裔则相对宽容,还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后武庚叛乱被镇压,周公又封纣王的兄长微子于宋并奉殷祀。周王室的这种做法,体现了
A.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征B.王权专制与原始民主的调和
C.宗法制立嫡以长的特色D.礼乐文明下的人道主义精神
2021-04-13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周代“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下列关于“诸侯”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诸侯在封国内实现集权统治B.诸侯须对天子定期朝贡
C.诸侯要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D.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4 . 《汉书地理志》记载,周初姜太公始封于齐时,周公问姜太公:“何以治齐”,太公说:“举贤而尚功”。而当姜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时,周公说:“尊尊而亲亲”。两国治理理念的差异说明
A.封建宗法制度走向衰落B.齐鲁区域竞争激烈
C.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性D.西周王室权威下降
5 . 《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这体现了(     
A.宗法制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先秦时期宗法制度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C.政治权力和物质财富的等级世袭D.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
6 . 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
A.“天下为公”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2021-03-29更新 | 58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7 . 西周武王封姜尚为齐侯,都营丘。姜尚率部“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由此可知,分封齐侯
A.改变了西周血缘分封的原则B.体现了官僚政治确立
C.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统治D.导致了地方争端加剧
2021-03-19更新 | 76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五县市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种制度使“分”转化为“合”,把离心力转化为向心力,这种“合”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反映,是对周天子最高土地所有权观念的认同。该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使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D.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
2021-03-11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
10 . 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屡(燕)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侵(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对此文物,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印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历史B.佐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史实
C.展现了周代青铜器工艺水平D.反映克因为立了战功而受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