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
2018-02-04更新 | 115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3 . 王震中认为,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据此可知
A.“天下共主”制就是中央集权制
B.王国内各个邦国均自领主权
C.商朝“内服”“外服”不是邦国
D.分封制是王国时代典型制度
2018-01-01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4 . 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B.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C.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5 . 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小国”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周武王克商后“自夜不寐”、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
A.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
B.建立了内外服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采取了分封政体
7 . 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己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宗法制的核心内谷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8 . 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9 .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这说明周初
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2017-06-04更新 | 75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0 . 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
2017-04-21更新 | 23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文科实验班顶尖学生人教新课标版2018届高三历史《历史学科素养——家国情怀》专题突破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