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构建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有何不同?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017-12-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农一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地方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断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

材料一:

材料二: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从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交通战略要道上的分封国为: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周公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吕尚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商人兴起的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

——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对象以及分封特点。

材料三:从制度建设而言,秦制所依赖的郡县制,其实源自于周制的变革。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出现,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这一革新的关键内容是官僚制的成长。官僚制的特点是官僚从君主手上领取俸禄,主要官僚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僚职位有任期限定、有职权范围、要接受考核。秦汉以后,郡县的功能与范围大致不变,由于郡(州、府)数量太大,为方便管理故而在郡(州、府)之上还编有更高一级的政区,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是“州”,唐代在“州”上设“道”,宋代为“路”,元在“路”上设“省”,并被后世沿用。

——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郡县制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3 .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蝎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瘘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2023-10-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致远实验学校、固镇县汉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疆域范围不断扩展B.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C.土地私有开始确立D.诸侯权力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夏商西周时期,“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到东周时期,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社祀、宗庙等礼制性建筑已被移出宫城。这一变化表明
A.族权与政权趋向于结合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减弱
C.贵族分封制度日益瓦解D.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7 . 夏商时期,王的重臣多出自诸侯,他们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形成了“国有共主,而政归于四方”的局面。周初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周王所分封的诸侯来自王室、功臣、先代贵族,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这一变化(     
A.扩大了大一统国家的规模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D.推动了“天下为家”时代的到来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材料三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

——摘编自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四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3)材料三、四中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的认识?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9 . 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三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元朝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四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3)与北宋相比,指出材料三中元朝的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 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作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2021-12-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汇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