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2016-11-27更新 | 37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攀枝花十五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2 . 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016-11-21更新 | 453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2016-11-21更新 | 1124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016-11-18更新 | 2912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彭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6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材料所揭示的深层信息是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诸侯国相互厮杀
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