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C.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
2 . 《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权国原是楚南面的一个小国,其故地在今湖北荆门附近。据记载,楚武王灭掉权国后,不再将权国故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公子王孙,而是改设为权县,作为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楚王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公),负责权县的一切行政事务,并向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不世袭,由楚王和中央政府根据需要随时任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B.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C.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
4 . 据记载,周代分封诸侯时要在祖庙举行“册命”(“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命”为写在简册上的周天子旨令)典礼,并颁布“授土授民”文告。此做法
A.提高了所封诸侯国的政治地位
B.在法律上强化了诸侯的隶属性
C.有利于传承周文化的传统形式
D.可以防止各诸侯发生争夺战争
2018-01-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徐学林《安徽建制沿革》记载,宿州源于古宿国,是西周分封的宿男国,其地在山东省东平县,与鲁国接壤为邻,春秋时为宋国的附属,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入侵宋国,宋湣公将其迁往今宿县灰石一带立国(靠近睢水)。材料表明“宿州”名称由来源于制度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度
6 . 《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C.周王室已经衰微
D.楚庄王图谋周镇国之宝
7 .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秦等国军队打败了楚国。战后,召集诸侯盟会,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温地。孔子编撰《春秋》时,违背秉笔直书的史书传统,将此事记载为“天王狩于河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春秋》作为史书是不可信的B.孔子想以此维护周天子的尊严
C.孔子反对一味地固守传统做法D.孔子意在强调晋文公遵守礼制
8 .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材料中这种周朝与郑国互换人质现象突出表明
A.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特有的交往方式
B.国与国交往的外交诚意
C.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缺乏互信
10 . 《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