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9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封国与夏商不同,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由不同血缘的人们组织成一个新的共同体。诸多氏族宗族有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逐渐打破血缘的壁垒,以新的地缘关系,融合成新的族体。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推动中央集权加强B.瓦解血缘宗法关系
C.平衡贵族集团利益D.助推国家形态发展
2 . 史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可知,周制
A.扩大了周朝文化影响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体现了小国寡民特征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周初统治者分封诸侯,受封主要为同姓子弟,如鲁、燕等国;异姓诸侯国多为功臣、前代贤王之后和归附小国,如齐、宋、徐等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的目的是
A.扩大王畿的管理范围B.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C.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D.实现直接控制地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级承担缴纳贡赋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
A.加强对地方统治B.使国家日益强盛
C.开发了边远地区D.直接控制了地方
5 . “如果把夏商时代的方国联盟比喻为一堆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的马铃薯的话,那么周代的封邦建国则是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一比喻说明周代的封邦建国
A.具有地方分治的特征B.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使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2022-01-17更新 | 32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材料表明周朝(     
A.强化血缘联系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封邦建国D.推行礼乐教化
7 . 周初,各诸侯受封的土地并不多,但很多诸侯国都通过“并国”“开地”,吸纳周边异姓异族部落,逐渐扩大疆域。这一过程
A.扩大了周文化的认同范围B.阻碍了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C.表明诸侯的权力已经失控D.破坏了分封制的政治架构
8 . 西周初年,周天子把不同姓氏的贵族集团混合派遣到各地建国,如伯禽集团与殷民六族在鲁,唐叔集团与怀姓九宗在晋。他们皆重视与王室的礼仪关系,恪守贵族文化,分别以各地土著居民作为劳役群体,建立封建国家。这一做法(     
A.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B.打击了前朝残余势力
C.加剧了与地方矛盾D.推动了周朝的边疆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10 . 在谈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时,有人认为:仅有天然的父子关系或嫡长子继承关系,并不能构成宗法制。这一观点
A.错误,因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错误,因为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C.正确,因为宗法制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制度
D.正确,因为宗法制并不十分看重血缘关系
2021-12-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