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王位世袭制度稳定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2 . 据史籍记载,商代约550年间共传17代商王,而西周270余年间却传了11代周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制度因素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
2021-04-22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3 . 周礼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于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这一规定意在
A.维护分封统治秩序B.巩固西周礼乐制度
C.稳定贵族政治基础D.构建良好社会风尚
4 . 古代典籍中,关于“宗”的解释是“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意是宗庙。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地域B.信仰C.财产D.血缘
5 .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影响这一规定出台的渊源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井田制
6 . 下图为商代王位传承示意图。图中横箭头表示兄弟关系,竖箭头表示父子关系,斜箭头表示堂兄弟或叔侄关系,数字表示即位顺序。该图示内容表明商朝
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确立B.王位继承缺乏制度规范
C.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D.血缘宗法关系影响深远
7 . 哲学家徐复观认为:“殷代无嫡庶之分,周之太王、王季、文王,在继承上亦无嫡庶之分。故殷末之父子相传,并未形成一个客观的制度。因之,假使殷代也有宗法,与周的宗法制度,不会是相同的”。这说明
A.“封邦建国”之制始于西周B.商代尚未形成健全的嫡长子继承制
C.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D.商、周政治制度之间不存在延续性
8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楚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楚国国君C.卿大夫D.士
2020-10-21更新 | 241次组卷 | 68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练习)
9 . 宗法制度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主要是贵族之间
A.权力和财产分配原则B.政治交往的原则
C.处理日常关系的原则D.贸易往来的原则
10 . 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