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
2022-06-04更新 | 2315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模调研历史试题
2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
2022-05-21更新 | 122次组卷 | 3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时期,臣谏簋铭文中记载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倐(shū)上报邢侯和周王,令倐继承自己的职位。此现象说明
A.宗法制继承原则被破坏B.宗法制度实际中更灵活
C.礼乐秩序开始出现松动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4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5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朱元璋长子朱标因病去世,其他诸子中唯燕王朱棣的才能突出。于是朱元璋与大臣们商议:“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对曰:“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于是朱元璋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这表明
A.“立嫡大事皇帝一人独断
B.朱元璋的决策权受到朝臣的制约
C.燕王朱棣有夺嫡之心
D.朱元璋以传统方式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6 .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7 .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C.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8 .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对祖先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016-11-18更新 | 12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