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郡县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兼并六国过程中,每征服一地,辄置郡县。如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鄂为南郡”;“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上述做法
A.完善了官僚政治B.稳定了当地统治秩序
C.维护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政治重心转移
2 . 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只被认为是联盟的“诸侯之长”,内外服之间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分封制下的周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西周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控制,形成君主“独制”格局。这种变化
A.体现了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过程B.巩固了血缘纽带的宗法政治体制
C.成为了王朝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持续强化了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2022-01-08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D.推进了基层的社会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
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
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后人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秦始皇的三大革命: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革命的结果,是帝国制度取代了邦国制度,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极其深远。”据此,无法得出的选项是
A.秦朝开创的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大一统”政体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D.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形成了长远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代郡级地方机构十分完备,其主要任务是执行中央的律令、监督所属各县。由此,中央管理地方“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县”隶属于郡   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③郡县长官不得世袭   ④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吕思勉在《秦汉史》说:“秦并天下之后,若众建小侯,而又辅之以汉关内侯之法,一再传后,天下既安,乃徐图尽废之而行郡县,秦末之乱,或不至若是其易。当时揭竿首起者,虽萌隶之徒,继之而起者,实多六国豪族。”作者意在强调
A.郡县制是秦末之乱的根源B.分封制比郡县制更有优势
C.六国豪族导致秦朝的灭亡D.秦朝实行郡县制缺少策略
2021-05-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