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郡县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秦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到犬戎等周边民族的威胁与侵扰。最初秦国为防范犬戎的进攻,在边境设置兵民合一的村落城池,后来演变成郡县。由于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周边民族的侵犯,所以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这说明郡县制的设置源于(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防范外族对边关的侵扰
C.消除割据势力的威胁D.建立大统一国家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些举措(     
A.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B.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
C.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D.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2-08-30更新 | 3750次组卷 | 4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D.推进了基层的社会自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郡之称盖始于秦晋,以所得戎翟地远,使人守之,为戎翟民君长,故名曰郡”。可知,最初设郡的主要意图是
A.分化民族势力B.分化地方权力
C.加强边地管辖D.支撑争霸战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秦代开始,中央严格控制属郡,并建立起一套从郡到乡、里、什、伍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由皇帝提、控纲,递次铺向全国各个角落。”这一举措
A.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了解地方民意
C.有效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杜绝了先秦分封制度在后世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陈列的木简,木简上的文字是“迁陵以邮行洞庭”。此木简插入公文或信函中,告知邮传人员要从“迁陵县”送到“洞庭郡”。对该邮简认识正确的是
A.出土文献一印证了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B.出土文献一呈现了秦中央机构决策程序
C.实物史料记录了郡守和县令征收赋税的职责
D.实物史料一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构建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拾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结构。”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对各级官员缺乏监督机制B.垂直管理的集权官僚体制
C.基本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权力分配合理,办事统一高效
2021-06-22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富锦市第三中学、农垦佳木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