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3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选必1-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2 . 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部都需过问。据此可知,元朝宣政院(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D.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2022-05-24更新 | 885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通进银台司是北宋掌握政令封驳的机构。11世纪前期,国家军事决策由二府(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协商后,经皇帝批准便可直接执行。有官员上奏道:“(通进银台司)有封驳之名,曾无改正之实。”这说明
A.通进银台司的职权发生异变B.分权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
C.紧急事态影响中央政务运作D.二府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4 .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西汉中朝:汉承秦制,中央仍为____________制。但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汉武帝为加强集权,设立______(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________的权力逐渐增大。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____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东汉刘秀将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隋朝三省六部制:______时期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______机构,门下省是____________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______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______,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________。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六部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
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 节度使
根据____________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____________势力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两宋二府三司制:最高行政长官是___________
_______,为宰相之职。宋太祖设________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 路、州(府)、县三级制
路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各级官吏。
元朝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____________制度。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明朝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_,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明成祖建立起______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后向各省派出____________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______设立________,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______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2022-06-0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前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     
A.地方行政区划反复调整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2022-08-1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新政区的设置多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王朝初建,出于开疆拓土的需要,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征服南越后,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又在北方置九原等郡。也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为现固国家统一而对四夷用兵,设置大量新的行政区,如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隋末天下大乱,晋阳李唐为了壮大势力,表示凡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因此,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10道,分辖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模式。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行中书省代行政府管理职能,边疆地区的云南等地也建立起了行省,省制逐步成为后世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层级。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员过大和军事问题又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自古以来,财政就在行政体制中占据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商鞅变法中制土分民、履亩而税、重农抑商等财政改革措施,保证了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完善。以后各朝从国家安全出发,同时也为了涵养财源,徒民边塞,实行军民屯垦,建立起都尉、都督、都护府或都司卫所等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并逐渐融入地方行政层级中来。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基本规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一路,它随即成为州县之上的准高层政区。两宋的路是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并立的监司或监察区。到金朝,路已不再是监司或监察区,而是正规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金朝的路官府也不再是若干司使并立,而是兼领军民的路总管府统辖。元代的路在总管府统辖方面沿袭金制,又融入蒙古旧俗,且演化成单纯的民官。元朝全国路总数一度达到185个,还出现了与路权限相近的61个直隶省部之州和22个直隶行省。但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地位,却因行省及宣.慰司的制度而丧失。后来,路一级官府膨胀,其数量居然接近其下属州的数量,而且,路总管府上压行省、宣慰司,下逼直隶省部之州和一般州府,其在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及明初,朱元璋正式废路,以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

——捕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述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州县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忽必烈定都开平和燕京以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边疆性质逐渐凸显。尤其是岭北、辽阳和甘肃三行省及若干宣慰司的相继建立,意味着元朝廷首次实施了对漠北、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直接或较直接的治理。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一概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上官”而治,又通过宣政院、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以来“路”的发展变化,并概括”路”这一地方行政机构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边疆治理与唐宋等朝代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影响。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人云“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中国古代在地方治理上积累了丰富政治智慧,阅读下表,下列历史解释比较贴切的是

①县始终是最基础的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②地方层级不断增加,反映出专制主义的加强
③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最频繁
④州等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一级的行政单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5-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历史】【SX00095】
2021·辽宁葫芦岛·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资治通鉴》记载:唐“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最初节度使只掌管军务,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成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导致了地方权力过度膨胀D.说明了唐地方官制得到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