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三国志.魏书》记载:“秦时无刺史,但有郡守长吏。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刺史
A.成为地方军政长官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并未干预地方事务D.提升了行政效率
2022-01-04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三)历史试题
2 .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3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4 . “流民法”始于汉武帝。《汉书·石奋传》云:“惟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汉武帝还以户口增多、流民减少,作为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进行奖励。该法的制定旨在
A.维护统治秩序B.解决王国问题C.根除腐败现象D.壮大小农队伍
5 . 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反,“国除为郡”。此外济东、济北等4个王国因罪而废绝,另有3个王国因无后而国除。至汉武帝末年,王国总数降至17国,所剩的诸侯王也只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消除B.威胁中央集权的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C.郡国并行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D.内外朝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日趋紧张
6 . 唐德宗朝“四镇之乱”时,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分别称王,但仍尊唐中央为正统,而朱批在长安称帝,却是企图取唐而代之,所以唐廷宁可赦肇乱的河北而讨朱批。唐政府的这种做法
A.旨在维护儒学正统地位B.使落镇割据得以长期存在
C.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
2021-10-07更新 | 698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1年高考湖北卷历史变式题
8 . 在东北地区设置郡县自先秦燕国始,到汉代有相当一部分东北边疆民族接受了郡县的直接管辖。以汉郡为中心,东北各边疆民族分布在其周围呈众星拱月之势,各民族间的居地不再泾渭分明。由此可知,汉郡县的设置
A.拉开了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序幕B.促进了东北边疆的民族融合
C.消除了东北地区割据势力的隐患D.有利于“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9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
10 . 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
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
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825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