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曾发生太子叛乱,司直田仁不闭城门,致太子得出。丞相刘屈氂欲斩田仁,御史大夫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田仁。这表明汉代的御史大夫
A.依典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B.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高官
C.执法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2022·重庆·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西汉初期,西汉统治者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地郡、陇西郡,以郡县制管辖西北边疆地区。除了设置专门郡县进行治理之外,统治者还采取封赏制,封赏有功之人和归义游牧民族人员。这些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B.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C.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西汉时受封诸侯统计概况。据此可推知
封诸王之子封功臣封外戚
高帝3137
文帝14103
景帝7184
武帝178759
昭帝1186
宣帝631120
元帝48120
成帝43510
哀帝913
平帝2722
A.分封制是西汉立国之本B.汉初异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C.西汉后期政治趋于腐败D.武帝时诸侯势力进一步壮大
2022-05-21更新 | 54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代行省以下的路、府、州各级政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尹、知府外,还设达鲁花赤一名。达鲁花赤是蒙语,意为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代表中央驻扎地方。达鲁花赤的设立
A.完善了元朝的监察体系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削弱了门阀势力
5 . 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是宋代首创的重要机构。其职责是纠察司法、刑狱,及监察所部州县官吏等。所至察视囚禁,审详案牍,对州县官吏贪浊驰慢者,亦具名上奏。以下对“提点刑狱司”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掌管“路”一级监察刑狱的机构
C.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D.能够有效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022-05-12更新 | 5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朝建立到仁宗时,全国兵额增加七八倍……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要么是游手无籍之徒,要么是负罪亡命之辈。而且朝廷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遂使长大壮健者游惰,而留耕者胥老弱。如是久之,农村生产力日渐减削。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虽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宋兵制以厢军伉健者升禁卫,然卫士入宿(厢军精锐到禁军报到),即不自持被(被褥)而使人持之,给粮不自荷(搬运)而扉人(雇人)荷之。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兵制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新政区的设置多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王朝初建,出于开疆拓土的需要,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征服南越后,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又在北方置九原等郡。也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为现固国家统一而对四夷用兵,设置大量新的行政区,如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隋末天下大乱,晋阳李唐为了壮大势力,表示凡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因此,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10道,分辖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模式。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行中书省代行政府管理职能,边疆地区的云南等地也建立起了行省,省制逐步成为后世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层级。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员过大和军事问题又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自古以来,财政就在行政体制中占据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商鞅变法中制土分民、履亩而税、重农抑商等财政改革措施,保证了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完善。以后各朝从国家安全出发,同时也为了涵养财源,徒民边塞,实行军民屯垦,建立起都尉、都督、都护府或都司卫所等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并逐渐融入地方行政层级中来。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基本规律。
9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10 . 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反,“国除为郡”。此外济东、济北等4个王国因罪而废绝,另有3个王国因无后而国除。至汉武帝末年,王国总数降至17国,所剩的诸侯王也只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消除B.威胁中央集权的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C.郡国并行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D.内外朝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日趋紧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