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623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清朝在统一全国后,不断改进对边疆的治理方式,适时加大治理力度。清政府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立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皇帝谕旨、臣工条奏及则例、条款。时人称“立法因地因情、断狱从俗从直”“罪名项目较多、刑罚种类较少”“人命案“罚服”完事,抢劫案斩绞了结”“对士官同罪异罚,按等级从重论处”“禁止对外通婚,维护封建夫权”“军律占一定比重、官兵民都受其约束”……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调整的时代意义。
3 . 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
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
2022-06-05更新 | 16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士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32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教金榜N+1联考2022届高三冲刺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唐朝玄宗至宪宗时期中央、地方官员数量的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官员类别
历史时期
中央官员地方官员
唐玄宗时期2620人16185人
唐宪宗时期5718人260023人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政府吏治逐渐腐败
2022-06-04更新 | 909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A.贯彻了“推恩令”政策B.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稳定了汉初边境形势
7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校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圈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钱穆的观点,并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史实予以说明。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滴化形态”的理由。并以人命重案为例,说明元朝中央是如何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的?
2022-05-28更新 | 40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这一制度主要实施于
A.①B.②C.③D.④
2022-05-28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在长安城附近黄帝陵墓处设陵城,均设邑建县。起初,陵邑满足帝王建筑庞大陵园、保护陵寝以及祭祀的需要。景帝时迁徙豪强大族、政治权贵充实京畿,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军事防御C.提供人才储备D.维护封建礼制
2022-05-27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三校2022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为北宋统治者采取的部分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举措出处
(赵普建议宋太祖)诸州设通判,使主钱谷脱脱等《宋史·赵普传》
968年,宋太祖下诏)诸州通判、粮科官至任,并须躬自检阅帐籍所列官物,不得但凭主吏管认文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任期期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诸州应系(征收)钱物合供文帐,并于逐色(诸般物色)都数下,具言元管年代、合系本州支用申省(中央管理财政的机构)。候到省日,或有不系本州支用及数目浩大,本处约度年多支用不尽时,下转运司及本州相度移易支遣马端临《文献通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统治者的上述举措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05-27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联盟山东省优质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