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两宋路级四监司职权分工表

四监司

职权分工

安抚使(帅司)

掌兵民之政

转运使(漕司)

经度财赋,掌“婚田税赋”

提点刑狱司(完司)

掌“狱讼经总”

提举常平司(仓司)

视丰歉而为之敛散,掌“常平茶盐”

——据高进等《监察之监察:宋代的监司互察》整理


据上表可知,四监司的设置(     
A.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 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反,“国除为郡”。此外济东、济北等4个王国因罪而废绝,另有3个王国因无后而国除。至汉武帝末年,王国总数降至17国,所剩的诸侯王也只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消除B.威胁中央集权的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C.郡国并行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D.内外朝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日趋紧张
3 .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4 . 下表为不同史学家关于宋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宋朝
观点出处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叶适《水心文集》
“本朝惩创五季,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黄震{黄氏日抄》
“法不得自议其私,人不得自用其智,而二百年之太平繇此而出也。”陈亮《龙川集》

A.制度过于严苛危及了统治B.通过法律建设维护其统治
C.儒家德治维护了专制权威D.文官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1-10-16更新 | 5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东北地区设置郡县自先秦燕国始,到汉代有相当一部分东北边疆民族接受了郡县的直接管辖。以汉郡为中心,东北各边疆民族分布在其周围呈众星拱月之势,各民族间的居地不再泾渭分明。由此可知,汉郡县的设置
A.拉开了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序幕B.促进了东北边疆的民族融合
C.消除了东北地区割据势力的隐患D.有利于“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6 . 汉代丞相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主管郡国“上计”(汇报当年的政绩)和考课,并奏行赏罚。然而,汉武帝时却有皇帝亲自接受“上计”的情形。这反映出
A.汉武帝践行隆礼重法B.丞相失去了尊贵的地位
C.君主的权力大为加强D.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2022-01-2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朝集制度,始于唐初,本是地方政府定期委派朝集使向中央上贡物品、汇报治情,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朝集使还要“校吏能(考察地方官员治理能力)”和“举贤良”。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时
A.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B.官吏腐败现象得到根治
C.选官方式开辟了新途径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监察
2022·广东惠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武帝时期,河套和河西广大地区纳入汉朝统治版图。此后,朝廷在这些地区兴办学校,传授儒家思想。这一举措
A.解决了王国问题B.确立了儒学正统C.促进了文化认同D.消灭了边患危机
2021-09-02更新 | 566次组卷 | 18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卷05秦汉魏晋政治
9 .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10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