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唐律》规定:“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
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2 .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2022-06-16更新 | 14802次组卷 | 9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4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以下称治者三,文景之治,再传而止;贞观之治,及于而乱;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凶危,登民于衽席。迨熙宁而后,法以斁,民以不康。”(王夫之《宋论·太祖十五》)且不论王夫之对神宗时期的微词,若就总体而言。将北宋前中期与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并非完全言过其实。清代学者戴震说:“宋以来,孔孟之书尽美其解,儒者杂袭老释之言以解之。”

——摘编自陈振著(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

材料二   晚明的学士很欢喜干政,不过太无常识,所言论的与实际政治相隔太远。流寇遍地,有人主剿,有人主抚,一讲到方法上便目之为支离了。所以是一无实际。明末的士风这样,所以为清初学者的晚明遗老都有一种觉语。顾亭林便是其中之一个,他说:“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我弗敢知也。”

——摘编自王桐龄著《中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若就总体而言,将北宋前中期与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并非完全言过其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亭林的观点,并简析其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观察分析下图可知,这一时期运河的开通
A.创新了地方行政体制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C.形成了外重内轻局面D.削弱了北方政治地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21-12-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官员责任意识B.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
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1-10-20更新 | 582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