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通进银台司是北宋掌握政令封驳的机构。11世纪前期,国家军事决策由二府(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协商后,经皇帝批准便可直接执行。有官员上奏道:“(通进银台司)有封驳之名,曾无改正之实。”这说明
A.通进银台司的职权发生异变B.分权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
C.紧急事态影响中央政务运作D.二府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书·百官志》记载:郡守,秦官。秦灭诸侯,随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汉景帝中二年,更名守曰太守,尉为都尉……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晋成帝成康七年,又省诸郡丞……宋太祖元嘉四年,复置。据此可知
A.郡的设置最早出现于秦朝B.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和封国并行
C.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加强D.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具有延续性
2021-06-08更新 | 12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4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2026次组卷 | 92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此举旨在
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
C.确保君主权利高度集中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
A.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
B.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
C.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
D.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
2021-06-05更新 | 1612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共有王国二十五,郡四十三。汉武帝施行推恩法,削弱王国力量,增设新郡,至太初元年,全境共有一百零九个郡国,王国仅存十八。这
A.激化了中央与诸侯矛盾B.改变了国家的管理模式
C.奠定了解决边患的基础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2021-06-02更新 | 1432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朝廷对诸侯王葬制明确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考古资料表明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用金缕玉衣,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也有使用银缕、铜缕、丝缕者。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强化B.诸侯恪守朝廷制度规定
C.王国问题严重D.玉衣等级制度正式形成
9 . 某学者认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非是对分封制的全盘否定,“推恩”与否由诸侯王自行决定。此外,汉武帝还将自己的儿子大肆分封。该学者意在说明,汉武帝通过此举
A.强化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缓和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D.使王国彼此分立并互相牵制
10 . 元明清以来的省制,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与湖北指以洞庭湖为南北之界等。这样划分政区界有利于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
C.区域政治文化的趋同D.维系地方政权的独立自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