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建隆三 年(962年)前后,诏今后“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部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大祖开宝五年(972年),权知贡举,扈蒙奏上礼部考试合格进士十一人,诸科十七人。太祖破常例将合格举人召对于讲武殿,然后下诏放榜。此后,殿试运为定制。开宝八年(975年)开科场,即设权同知贡举官,以分权势。以后,同知贡举官有多达十人者。雍熙二年(985年),又于考场外廊庑下设“巡掉”,监视内外私相传递卷子者;贡院大门口设有“监门”,不准随使出入来往。唐代为了能够了解举子有无真才实学,特规定举人在考前将平日所作文章诗赋送礼部,称谓约“公卷”,但结果适得其反,“公卷”往往成为科场营私舞弊的工具。庆历元年(1041年),在权知开封府贾昌朝的提议下,始“罢天下举人纳公卷”,试卷成为唯一的学业优劣凭证。

——摘编自穆朝庆《北宋时期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科举改革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科举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着力拉拢士人。宋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地开科取士,广泛吸纳读书人参与宋朝政治,激发了宋朝人读书求学的热情,社会上兴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随之大兴。宋仁宗时初步恢复了从太学、国子监到州、县学的官办教育。到宋徽宗朝,在学人数有二十一万余员。民间创办的私人书院在宋朝也大行其道,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教育还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南方的文化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了,南方读书人考中科举的人数也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现象甚至一度引起了北方官员的不满。不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大都围绕科举考试来安排教学,故其教学内容偏重经学、诗赋,铸就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发达的宋代教育,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局面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陈振《宋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一些其他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概述其出现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分析:如果他当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察举过他人的子孙,便有易于被人察举之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魏晋士族门阀社会的起因B.隋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条件
C.西汉豪强地主崛起的背景D.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67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政治上的枝强干弱,门阀与豪强愈发强盛。东汉末年,在外戚、宦官、朝官的三角斗争中,在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双重打击下,东汉朝廷名存实亡。三国时期贵族政治浮出水面,豪强的军事化与兵役制度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贵族政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分封复古,本意是抑制豪强门阀,不仅没有阻止门阀世家的发展,反而催化了门阀政治。

材料二  隋唐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官僚体制的录用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削平了世族的残余,促进了官僚群体的更新,稳定了国家编户齐民。隋唐开创并实行三省六部制,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科举的实行也使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阀政治从产生到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2022-12-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经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观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以后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信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出土于甘肃威武的木简有文载:制诏御史曰“高皇帝以来至本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始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市卖复毋所与。”“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注:汉低级官职),入宫廷不趋……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

——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物王杖简

材料二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范晔(南朝)《后汉书·礼仪志》

材料三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及刺史两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举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下,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续汉书·百官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价值上的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代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2-08更新 | 70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