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学者陈义彦统计∶《宋史》列传中的人物,出身高官名门的不过四分之一,而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表明
A.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B.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D.各民族间交融加强
2022-04-28更新 | 32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81183
东晋130108
A.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B.普通的地方豪强出仕途径拓宽
C.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D.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2023-01-18更新 | 924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六年(973年)正式确立了“殿试制度”,因而形成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时又将及第进士分为“三甲”(三等)。为防止权贵操纵科举考试、结党营私,宋代建立和完善了糊名、春录、锁院、隔帘等保密制度,严格勘磨(复查)制度,实行别头试、锁厅试。“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式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取才唯进士、诸科最广,名卿钜公,皆由此选。”宋录取的进士人数空前庞大,据张希情研究统计,北宋贡举共开科考试81榜,取正奏名进士35961人(正奏名进士19595人,诸科16366人),特奏名进士、诸科合计16035人,共计51996人。宋代取消了唐代还要通过吏部考核后选优授官的做法,科举得第后即分甲授官,初授官阶比唐代明显提高,而且大多数取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由此形成了宋代的“文官政体”。

——摘编自杨静《科举考试兴亡研究基于科举存废历史的分析》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贵族仍然把持着高级职位的任免权,并且在传统“恩赐官制度”下,官员的任用不是以官员个人才能为基础,而是以党派基础、关系、门第等为选拔基础。1868年,格拉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文官体制的改革。1870年6 月4日,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规定:(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宫除外......(三)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格拉斯顿颁布的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确定了文官制度的最重要原则,因此它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格拉斯顿确定的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