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1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
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
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2022-09-12更新 | 1600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
社会现象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中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打破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_
B.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C.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2017-10-10更新 | 580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同一的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无与伦比,其真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近代西方也曾经借鉴过此制度。“一种制度”最可能是指
A.郡县制度
B.宗法制度
C.皇帝制度
D.科举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