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的职官设置中.有一职官的职掌为:“分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岭南选补、知太府、司农出纳、监决囚徒。”该职官最有可能是
A.刺史B.节度使C.监察御史D.巡抚
2022-05-3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此时的刺史(     
A.是拥有实权的地方官B.拥有固定的办公府衙
C.是隶属于丞相的官员D.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2021-08-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朱子文集》中记载,南宋朝廷明确下令“监司(监察官)明谕州郡,州郡明谕属邑,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此民力之所以重困之本”。该诏令
A.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表明监司职能有所调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调整了地方的行政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州” 为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下列出自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属于汉代刺史(或州牧)职责的是
A.共承庙宇,统理海内B.周行郡国,省察治状
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D.密折奏事,侍从赞相
2021-06-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职官志一》记载:谏官之职,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以事状论荐,乞依此以修举职事。此处反映的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地方分权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强化D.宰相权力的变化
7 .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的。
2022-04-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一史书中曾记载某一官职: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下列有关该官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官职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该官职主要执行地方的军事职能
C.设立该官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设立该官职有利于分散宰相权力
2022-04-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1年,有人在东郡的一块石头上刻下“始皇死而地分”的诅咒皇帝字句,始皇大怒,“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A.运用法律协调社会关系B.皇帝绝对权威开始确立
C.监察官具有司法参与权D.地方分裂势力逐步萌芽
10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文帝时“丞相遣使分刺州,不常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刺史制度。这些记载反映了西汉初年(  )
A.监察地方的制度由临时变常制B.皇帝扩大了官员选任的权力
C.变革了地方郡县制的管理制度D.中央废除了丞相和御史大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