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官典职仪》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御史大夫B.郡守C.州牧D.刺史
2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此时的刺史(     
A.是拥有实权的地方官B.拥有固定的办公府衙
C.是隶属于丞相的官员D.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2021-08-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州” 为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下列出自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属于汉代刺史(或州牧)职责的是
A.共承庙宇,统理海内B.周行郡国,省察治状
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D.密折奏事,侍从赞相
2021-06-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通志略•职官》中记载:“(汉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岁尽诣京都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设置(     
A.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B.维护了地方上的治安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严格规范地方刑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朱子文集》中记载,南宋朝廷明确下令“监司(监察官)明谕州郡,州郡明谕属邑,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此民力之所以重困之本”。该诏令
A.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表明监司职能有所调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调整了地方的行政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1年,有人在东郡的一块石头上刻下“始皇死而地分”的诅咒皇帝字句,始皇大怒,“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A.运用法律协调社会关系B.皇帝绝对权威开始确立
C.监察官具有司法参与权D.地方分裂势力逐步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史·职官志一》记载:谏官之职,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以事状论荐,乞依此以修举职事。此处反映的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地方分权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强化D.宰相权力的变化
8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文帝时“丞相遣使分刺州,不常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刺史制度。这些记载反映了西汉初年(  )
A.监察地方的制度由临时变常制B.皇帝扩大了官员选任的权力
C.变革了地方郡县制的管理制度D.中央废除了丞相和御史大夫
9 . 《汉官典职仪》记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监察的六个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郑玄注:“省,察也”)。”这说明汉代刺史
A.位高权重B.专治冤狱C.司法独立D.职权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俸禄)六百石,员十三人”“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表明
A.汉代开始重视对地方的监察B.汉代的监察体制防止了腐败
C.汉最高统治者重视监察机构D.汉代的刺史掌握了地方实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