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管子·君臣上》曰:“饰官化下者,明君也”,“上下相希,若望参表,则邪者可知也。”下列制度最能体现上述治国思想的是
A.察举制B.刺史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2021-07-2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材料表明了
A.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实际效能有限
B.中国古代监督权力处于权力的核心
C.中国古代监督权力没有受到制约
D.中国古代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御史制度最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建立,一直沿用。进入唐朝,监察制度臻于完备。唐代时规定侍御史纠举百僚,推鞠狱讼;到了清代规定御史要以大清律例为准,整饬纪纲。御史官的职权比较广泛,囊括了侦查犯罪权、起诉权、审判权、行政监察权等。御史官实行纠问式的诉讼模式,即御史官主动依职权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究和审判,实行有罪推定的原则。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06年,晚清政府进行司法制度改革,颁布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其中第六条规定,“关于司法裁判,全然不受行政衙门干涉”;第十二条规定,“大理院以下审判厅局,均须设有检察官。检察官可请求用正当之法律。检察官监视判决后正当施行”。该法律还初次确定了检察机关拥有案件的侦查权。《大理院审判编制法》首次在我国引入检察制度,对四级审判机构的设置、职能、人员编制均作出了规定,是中国第一部法院组织法。

——摘编自曾晖《清末议会政治的构建研究(1905—19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晚清司法改革进行评述。
2020-11-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员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罗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30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A.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专制皇权趋向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朝自景帝起即规定诸侯不得擅自选任官吏,凡仕于诸侯的官吏为左官,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会构成“左官”罪,受以严厉惩处。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老百姓沉重的赋役负担
B.防止诸侯王势力危害朝廷统治
C.确保君主能够实现大权独揽
D.实现依法治国以减少权力滥用
2018-12-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八天)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司法性质B.分割相权
C.抑制腐败D.职广位重

8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2017-12-24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帝王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比如,宋代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互相牵制。……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反腐败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他曾颁布了有史以来可谓最严厉的肃贪法令,规定但凡有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还创造了以往统治者都不敢想象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检查站必须放行。如果有人胆敢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尽管朱元璋下猛药、出重拳,但腐败并没有被完全杜绝。效果并不好!

材料二康熙曾说,于成龙天下清官第一。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为了树立一个榜样。类似的还有诸葛亮、包公、海瑞等,都是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清官……反腐败首先是揪贪官,然后还要树立正面典范,让人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唐太宗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雍正帝说:“国之安危,全系官僚之贪廉。”……历代法典中,贪污都是重罪,且不断细化。如在唐朝,枉法赃十五匹,就判处绞刑。清朝的《钦定台规》,是一部十分详备的监察法,这是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中国青年报》历史上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反腐肃贪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尽管朱元璋下猛药、出重拳,但腐败并没有被完全杜绝。”的社会政治根源。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中国古代反腐制度最大特色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反腐制度对当今有哪些借鉴之处?

2017-12-20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一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