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452次组卷 | 120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4-19更新 | 5099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2022-05-20更新 | 57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 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     
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
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检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     
A.分化事权以强化王权B.构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
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D.提高监察治理体系效能
2023-03-29更新 | 51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初,朝廷商议裁撤按察司。有大臣认为“各路州郡去京师遥远,贪官污吏侵害小民,无所控告,惟赖按察司为之审理。若指为冗官,例罢去,则小民冤死而无所诉矣。”最终朝廷依议保留了该部门。这说明按察司有利于
A.强化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约束行省权力D.促进吏治澄清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据统计,明朝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充任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A.我国监察制度走向完备
B.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
8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0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宰相的地位受到威胁
C.利用谏官制度加强皇权D.谏官可以监察一切事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