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设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汉代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

——岳麓版必修Ⅰ

材料二“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宋论》

材料三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材料四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两种表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2)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

(3)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2017-11-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