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贾谊在《治安策》中强调“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材料体现了
A.推行郡县制牵制诸侯势力
B.实行宗法制的目的
C.行推恩令来加强中央集权
D.七国之乱的缘由
2019-10-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材料二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材料四   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3 .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2019-10-25更新 | 793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冲刺历史试题
4 . 在龚书铎著的《中国社会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B.行省制
C.郡县制D.分封制
2019-01-30更新 | 430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冲刺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019-01-30更新 | 7358次组卷 | 13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
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
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C.巩固皇族之间关系
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7 .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道:“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2016-02-29更新 | 306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