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一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3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天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材料三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请思考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021-03-0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材料一所涉及的这些事实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3)依据材料三,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或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9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下图是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王朝是如何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并结合所学,指出实行郡县制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示指出汉初实行这一制度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2022-02-0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准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太祖时期地方“制约机制”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8 .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能够更好地维护和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20-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写道:“其自时中乂(在此地理中心治理天下),万邦咸(都)休(方便)。”“匍有上下(广有天下臣民),受万邦。”这些邦有大有小,故称“小大邦” ,其数极多,故称“多邦”或“万邦”。在某些学者看来,中国古代的邦就等于城邦,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形式,而且是奴隶制性质的,故主张这些邦就应当被纳入古代希腊一样的城邦的范畴。也有学者强调,在西周组织成一个王国的王族(王所在的族邦)与普通族邦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地方的小郑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沈长云《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下设千余县。秦朝的郡县制作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封建社会政体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同时恢复了分封制.先后封了九个诸侯王,每个地方王国可领数郡。西汉郡县制稳定成熟,既体现中央集权,也给地方放权,上下得体。前 期为文景之治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但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迫使中央取消此制。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邦”的含义及其与周王室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2021-03-06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令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检查,对县令进行考察。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确保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汉、隋、唐、宋的疆域,远远比不上元朝之辽阔。因此如何治理如此辽阔之疆域,成为了元朝统治者的大问题……其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秦朝、汉初和元朝时期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