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3 道试题
1 .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
2021-03-24更新 | 16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汉武帝期间,丞相权位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人们视相职为畏途。下列属于削弱丞相职权的措施是(  )
A.平定“七国之乱”B.设立“内朝”和“外朝”
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 汉景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2021-03-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朝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021-03-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写道:“其自时中乂(在此地理中心治理天下),万邦咸(都)休(方便)。”“匍有上下(广有天下臣民),受万邦。”这些邦有大有小,故称“小大邦” ,其数极多,故称“多邦”或“万邦”。在某些学者看来,中国古代的邦就等于城邦,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形式,而且是奴隶制性质的,故主张这些邦就应当被纳入古代希腊一样的城邦的范畴。也有学者强调,在西周组织成一个王国的王族(王所在的族邦)与普通族邦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地方的小郑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沈长云《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下设千余县。秦朝的郡县制作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封建社会政体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同时恢复了分封制.先后封了九个诸侯王,每个地方王国可领数郡。西汉郡县制稳定成熟,既体现中央集权,也给地方放权,上下得体。前 期为文景之治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但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迫使中央取消此制。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邦”的含义及其与周王室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2021-03-06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7 .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这一做法旨在
A.扩大王国势力B.监察郡级官员
C.加强中央集权D.废除郡国并存
8 . 《汉书·高五王传》“(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由此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A.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是对国情与政治反思的结果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有利于加强皇权
9 .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
A.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B.便于削弱宰相权力
C.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1-01-22更新 | 408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田庄
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B.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C.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D.不利于对地方有效管理
2021-01-22更新 | 589次组卷 | 25卷引用:衡水金卷2018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