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议政体制。在议政过程中,若持不同意见,可上书驳论,陈说己意。议郎虽在众官中位居最末,却是参议朝政的重要力量,具有一定话语权。这说明秦汉时期(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B.皇权受到有效的制约
C.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D.出现“共和行政”局面
3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据此判断,图中的“皇帝”应该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刘姓宗室地位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5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汉以来,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基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在强化皇权专制的过程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同时,皇权专制政体所实行的是“人治”,政府机构因人而设、因事而立,也因人而废、因事而除,机构本身往往缺乏法律上的地位,它的功能可以随意予夺。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往往利用身边亲近信任的人,以内侍、贵戚来监督权重大臣,这是以皇帝为核心控制权力的一贯做法。由君主私臣演变为正式的政务官,由对君主的生活照顾演变为执章部分国政,由内廷供奉待诏演变为执掌机密,正是循着这样的规律发展的。在皇权专制下存在着“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威强、四方”等各种政治势力,其间关系复杂、纵横捭阖,历代皇帝似乎都非常善于利用和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形成以君主为核心,以宫(朝廷)省(地方)制度为依托,以伦常纲纪、等级区别为要挟的,驯服于皇权的文武官僚集团。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以来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两者之间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王朝建立之初,都面临着在地域与政权组织空前的大国里,如何永久地维持皇室统治权力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统治者需要在现实情势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稳定而有效的控制模式;从思想上为新生政权的正当性进行论证,并创建一套适于时宜的理论或学说,以应对原有政治势力的挑战,化解民众的质疑;在实践中修正预选的治国策略,推动.并磨合国家政权机构的运转;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仍不得不认真对待发挥的作用。

——摘编自李霞《秦汉政制构造原理榷论》


从材料的四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围绕“从秦到汉国家治理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615次组卷 | 10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朝初年,封瓯越、国越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邯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当时统治者
A.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B.郡县制难以有效取代分封制
C.大体承接秦朝政治制度D.完全否定秦朝边疆管理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