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议政体制。在议政过程中,若持不同意见,可上书驳论,陈说己意。议郎虽在众官中位居最末,却是参议朝政的重要力量,具有一定话语权。这说明秦汉时期(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B.皇权受到有效的制约
C.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D.出现“共和行政”局面
2 . 西汉时期新增的郡级行政单位呈现出由中原向南、北、西扩张的趋势,中原地区新增各郡的管辖范围较小,非中原地区所设新郡的管辖范围较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西汉时期(       
A.地方行政区划设置随意B.非中原地区战略地位显著
C.中原发展程度高于周边D.统治疆域开始扩展到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后汉书》记载:汉初迁徙豪强“盖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然而,汉中期以后出身关中的大族,很多是汉初从东方迁徙而来的。由此可见,当时(     
A.王国势力已根深蒂固B.地方豪强威胁到中央集权
C.迁徙豪强的成效有限D.关中经济水平落后于中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刘姓宗室地位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汉初年,诸侯国多在边远地区。东汉时,诸侯王多被封在洛阳以东,且离洛阳皆近。其中,离洛阳最远者为河间国,2500里;离洛阳最近者为陈国,700里;其他王国离洛阳一般在1000里左右。东汉王国封域的变化(     
A.改变了郡国并行的局面B.扩大了郡县官员的职权
C.有助于王国问题的解决D.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8 . 汉武帝时曾下令让诸侯、列卿、郡守等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每年向朝廷荐举两名“贤者”,若荐举质量高则有奖,否则将受罚。一时间,各地高官“皆尽心于求贤”。该制度的实施
A.迎合了独尊儒术的潮流B.满足了朝廷的人才需求
C.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文帝在位时,地方官员不可频繁调动,有的官员因为长期在一地做官,甚至把姓氏都改换成他所做的官职。汉文帝这一举措
A.保证了政策相对的稳定性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抑制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D.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
10 . "汉代郡治被视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楷模。郡太守作为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材料意在说明
A.郡治制度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B.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分配上实现平衡
C.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D.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