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汉初,兼具“周政”和“秦政”的混合政体结构中并没有儒家的位置,但随着中央集权和分封元素间的紧张持续累积,儒家反而成为连接政治领域内诸要素、建立新权力网络的潜在资源。材料主要说明汉初
A.实行郡国并行的政体结构B.儒学出现政治化倾向
C.儒学根除了政体弊端D.混合政体推动了儒学产生
2020-1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诸侯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分封制度
C.削弱丞相权力D.解决边患危机
2020-12-10更新 | 276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2020-12-03更新 | 4693次组卷 | 11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5 . 汉初文献将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区域的人称为“汉民”。其他诸侯国人则称"吴人”楚人”“齐人”等。这一不同称谓
A.有利于探察汉初的国家结构B.表明王国力量严重威胁中央
C.说明国家统一观念尚未出现D.揭示汉初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6 . 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明确规定刺史监察的范围,即“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逾越故事,信息举动,妄为苛刻”,要受到惩处。由此可知,汉武帝的“六条问事”
A.有限制刺史权力之意B.不利于刺史履行监察职责
C.意在用刺史牵制郡国D.防止了刺史与地方官勾结
8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加强皇权D.削弱王国势力
2020-11-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制度后果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
节度使藩镇割据
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
行省制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利于国家稳定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探索前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承秦制,但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的是
A.置三公,权归台阁B.推恩令C.郡县与分封并行制D.告缗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