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汉武帝发兵助东瓯人打击闽越人。公元前110年,汉将东越居民迁徙于江、淮地。公元前112年,汉军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个郡(后缩为七个郡)越人贵族多归汉,被封为列侯。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三(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治理岭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特点。
2023-09-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2023-02-21更新 | 10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为视角,对图1、图2和图3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每一幅地图的解读都要有时间、内容、影响三要素。)
2023-02-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2023-01-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 97 中学 (金英外国语学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郡内设置“监”这一官职。汉初,各地方不定期派遣御史去监察。经过汉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时则"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间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颁布“推恩令”,还三次大规模地出击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这样,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基本摆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纯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察州制,故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材料二   东汉建立之初,为迅速消灭割据,加强地方军政协调统一,以应战时需要,光武帝往往拜心腹重将为州牧(刺史),或委任原割据势力头目为州牧,以笼其心,祚其力。因战时经济政治的需要,光武帝还扩大了州牧对地方政务的参与权,并且自光武帝时,州牧在政务上也领导了郡守。不过,刘秀令州牧统兵、领郡县乃为迅速平定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之需要,其后,"遂罢州牧,复置刺史",然光武及继承者在剥夺州牧军权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权力,乃至后来又不得不在一部分乱州重新委任刺史领兵作战。这一时期,刺史、州牧虽有反复,但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其主要职能乃是地方官之治州抚民。东汉末年的州牧、刺史“内亲民政,外领兵马”,势大权重,跨州连郡,割据混战。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在恢复分封制的同时,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边远地区也不例外。各边郡置郡守一人,其下设有丞和长史,边郡的官吏称为“边吏”。南方边郡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郡太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民族内部的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移风易俗。南方边吏任职时间普遍较长,且无固定的任期。此外,在南方,以内郡人治理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以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人治理其南部诸郡,但地方大姓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些大姓家族甚至把持了地方政权。

——摘编自颜雅彬《略论汉代的边郡制度》

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在疆域统一进程中逐渐发现,由明代继承而来的职官制度无法满足边疆治理需求。为此,清朝建立之初,在边疆官员来源上采取就近推升的方法,由督抚根据地方形势,推荐就近官员升任,“四川有缺,在于陕西附近推升;广东有缺,在于福建附近推升”。为缓解边疆“缺官”问题,对愿赴边疆的官吏适度放宽选任条件,并予以优抚。“顺治十二年(1655年),题准,福建、广东、四川、湖南地方边远,不拘科分,即准拣选。”清初沿用考满制度,边疆地区将边俸制度与考满制度配合使用,通过缩短考察年限,为边疆官员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顺治十三年(1656年),兵部尚书王永吉提出的“缩减边俸考满较俸年限”建议被采纳,边俸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

——摘编自戴龙辉《从边俸到边缺:清代边疆官员选任中的制度演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南方边吏任职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边疆官员选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2-1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期,郡县制与封建制再度双轨并行。刘邦最初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只是承认他们本已拥兵据地。刘邦剪除异姓王后分封9个同姓王代之。到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先有削藩之举,“七国之乱”后,景帝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乘势把藩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汉武帝时期又颁布“推恩令”,将藩国越划越小,并采取了省抑王国官吏、定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等一系列措施。经过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的改革,诸侯王名为封君,实为食禄的闲员,藩国名为封区,实为中央直辖的郡县。所以,汉武帝之后,地方行政体制名义上仍为郡国双轨制,实际已与秦代郡县单轨制无异了。至此,我国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张锐《秦汉郡县制浅析》

材料二   为有效统治广袤的帝国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人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

——摘编自徐彬《元朝行省制为什么能加强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权力的特点。
8 .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代都行秦政治;……汉,是帝国制度成功的实践者。这个王朝享国达四百多年之久,……,在世界上唯有同时代的罗马帝国可以相提并论,在历史上则只有后期的大唐帝国可以并驾齐驱。这是一个历来被中国史家和作家极度恭维的朝代,它甚至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代表和象征(汉人、汉语、汉字、汉学)。它创造的典章制度被多个朝代沿用,它留下的文化遗产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1)指出“秦政治”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方面对“帝国制度”实践的表现。
(2)材料二中图1、图2分属哪一历史时期?请分别说出两个判断依据。
(3)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2-1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实际上大概未曾有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材料一中的秦朝的官职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行政架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2022-12-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二年,武帝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破匈奴,匈奴的昆邪王杀休屠王,并率四万人来降,武帝以河西地置武威、酒泉两郡。从那时开始了河西长城的建筑。

——罗哲文《长城》

材料二   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鸦片战争后,随着新疆内外形势的变化,伯克制度的废除成为必然趋势。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新疆的伯克制度。

——整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在西域地区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对西域地区来说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对新疆地区实行行政管理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废除新疆伯克制度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