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A.藩镇割据结束唐朝统治B.藩镇取代地方原有郡县
C.中央政府仍有一定权威D.国家政治重心发生转移
2021-11-29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2020-11-10更新 | 315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玄宗在位时期,由手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悬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成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全国。安史之乱平息后,河北地区仍由安史旧部统领,并且出现了割据自雄的局面;同时,为抗击安史叛乱,中原地区亦相继置镇,战后不仅未能去,反而作为与河朔抗衡的武装力量而长期存在;战争期间,吐蕃、党项乘虚而入,战乱甫平,唐廷调集大批兵力守西北,遂成重镇,后南诏勃兴,西南边隆亦为军事要区。以上三处都是重兵集结之地,唯东南诸道,战时虽亦设镇,但因无重大军事需要,养兵不多,故成为唐王朝的财源之地。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材料二

清代在内地十八省以外的地区实行军府制度,这样的边境治理制度在清朝中前期颇为有效。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掌管大清龙兴之地;伊犁将军管辖新疆;乌里雅苏台将管辖外蒙古及唐努乌梁海。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全各级大臣都受伊犁将军辖,其主要职责是:统辖天山南北各地驻防官兵,兼管全疆行政事务,考察官吏,定其升迁,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办理王公入觐及藩属事务。伊犁将军是天山南北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由满族亲贵或蒙古重臣出任。伊犁将军的设置,使中国的北部防线最后形成横贯东西的完整体系。

——据管守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研究概述》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藩镇林立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两则材料,比较唐代藩镇制度与清代军府制度的异同点。
2020-11-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A.认为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B.指责唐玄宗实行暴政
C.揭露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D.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其职务可以世袭或由将士拥戴,财赋不交国库,户口不上版籍,俨然与朝廷分土而治,有如先秦时诸侯。这官员是
A.秦朝丞相
B.汉朝刺史
C.唐朝节度使
D.清朝议政王
6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20-02-07更新 | 211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4月考历史试卷
7 . 唐代地方乡族势力较为关注地方官员的去留,有时会“诣阙”请求官员留任,或带领民众遮道拦留官员,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而中央也重视向以者老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治绩是否属实。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保障了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反映了“家天下”观念的弱化
8 .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任选两人说明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4)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5)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点。
2019-1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朝)为了保卫边疆地区,在景云年间(711年)设置了节度使。刚一开始,这一设置只是存在于边疆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卫中央政权,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权重,掌握地方行政大权和兵权,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割据势力。而且节度使一职传子或者部将,中央到时只能加以承认。而且他们垄断了地方的税收,藩镇之间以及藩镇与中央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土地,不断进行着战争。各个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实行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设“三衙”,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B.派文臣做州郡长官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