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朝廷对于地方状况的了解,除基层报至主管部门有据可查的账籍及印历外,不少是自监司、台谏、特使等各类官员的巡行见闻中得来的,百姓中的传言、谣谚是经常被搜集的对象。宋代这一做法
A.增强了监察机关的权威性B.推动了地方权力的相互制衡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 . 据统计,北宋自建隆二年(961年)到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路的雄州(今雄安新区)共52人次出任知州,其中武臣49人次,文臣2人次,1人身份不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A.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旧制B.选人用人制度尚待完善
C.以武抑文加强地方控制D.重视边疆治理的实效性
3 . 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个羁縻州、府。唐代这些举措
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受到了藩镇割据势力强烈影响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4 . 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5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这一制度上”。这一令唐王室崩溃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B.三省六部C.道州县制D.节度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唐政府“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从府兵到募兵制的变化(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2021-02-25更新 | 235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史·文苑传》序言中说:“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理念是
A.儒学独尊B.文功武治C.崇文抑武D.倡导理学
8 .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边肃“知镇州,以公费钱质易规利,又遣吏强市民羊及买女,通判东方庆等列状于州”。材料表明,通判的职责是
A.监督知州,行使监察权B.辅佐知州,管理地方事务
C.代表中央,属临时调遣D.分化事权,实现权力平衡
2021-02-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朝初期,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差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主管军事)等官职。这些变革旨在
A.防止地方割据B.削弱相权威胁
C.应对北方隐患D.整顿地方吏治
10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以下对北宋此举理解错误的是
A.此举有效解决了唐末以来地方割据局面B.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C.此举大大削弱了宰相权利D.中央政府权力明显加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