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一次群臣朝会,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捧倒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说明宋朝
A.君主对监察体制的维护B.御史监察范围不断拓宽
C.崇文抑武方针得到落实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王朝基本不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宋初甚至强令地方州县毁废城垣,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宋代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放弃对地方州县的管控B.增强城市的经济职能
C.削弱地方防卫加强集权D.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4 . 宋人评价:“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下列措施体现宋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的是
①派文官出任知州 ②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④实行南、北面官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5 . 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
A.表明官员任用形式日益僵化B.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产物
C.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D.导致了宋代官僚队伍的膨胀
6 .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此举旨在
A.强化皇帝对军权的控制B.提升禁军的战斗力
C.缓和与周边政权的关系D.削弱地方割据力量
2021-03-11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朝廷对于地方状况的了解,除基层报至主管部门有据可查的账籍及印历外,不少是自监司、台谏、特使等各类官员的巡行见闻中得来的,百姓中的传言、谣谚是经常被搜集的对象。宋代这一做法
A.增强了监察机关的权威性B.推动了地方权力的相互制衡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8 . 唐初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的数目多而辖地较小,小的州辖县仅二三个,人口仅几万至十几万。史载,唐太宗曾把300多位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卧室屏风上,经常检查他们的政绩以决定奖惩升降。材料表明唐初
A.地方政治自主性得到增强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权与相权矛盾日趋激化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9 . 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唐政府“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从府兵到募兵制的变化(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2021-02-25更新 | 236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