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2 . 宋太祖认为,文臣纵然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任知州,管理地方行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设三司,专管财政D.设通判,监督知州
2020-12-22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并指出产生的影响。
(2)与郡县制相比,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行省制有哪些创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影响与最终解决方案。

材料二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初统治者为了实现天下安定采取的具体措施。
6 . 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7 . 《新唐书》:藩镇“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 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由此可知,藩镇割据
A.易导致宦官专权B.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
C.使均田制被破坏D.易导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8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材料中“此一制度”指的是唐朝
A.任命文官做知州B.创立三省六部制
C.实行节度使制度D.实行科举制度
9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2020-11-12更新 | 807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彭水县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唐玄宗以后,凡节度使、观察使无不兼大夫、中丞行,所属判官也多兼侍御史、监察御史衔。这一做法
A.易造成地方割据局面B.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提高了政府监察效率D.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