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宋会要辑稿》记载:“不经国子监看详(审阅研究),及破碎编类有误传习者,并日下毁板。”同时政府规定,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可为其颁发准许印刻的“公据”。这说明宋代
A.文化专制逐步强化
B.注重图书出版的监管
C.印刷技术明显提升
D.文人地位进一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A.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
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
2019-09-15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北宋文人王谠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
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B.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C.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D.藩镇是平定叛乱的主要力量
2019-08-22更新 | 774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
A.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
B.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5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2019-01-30更新 | 278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体现了山川行便的特点B.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809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2460。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926。宋朝与唐朝相比
A.官员定额渐趋正常B.选官范围扩大
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D.官僚机构庞大
8 .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②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通判负责监督
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8·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德宗时期的重臣陆贽在《陆宣公奏议》中说:“边陲之戍,用保封疆;禁卫之师,以备巡警。二者或阙,则生戒心。国之大防,莫重于此。”这反映了
A.唐朝周边国际环境恶劣
B.“守内虚外”的军事策略
C.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
D.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2018-04-23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