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主要政治目的及效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注:增减)”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演变分别呈现怎样的趋势?
2020-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902年,唐末藩镇割据林立,互相之间攻战不断;到了910年,五代十国前期多个国家并立。对这一历史变化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4 . 唐初地方节度使只掌管军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反映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发展B.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
C.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和控制D.有利于选官制度的完善
2022-01-04更新 | 44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朱店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表明唐朝经济空前繁荣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7 . 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二

材料二: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悉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虑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消患于未萌。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时间国家法律文献
1689英国《权利法案》
1787美国1787年宪法》
1871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种解决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8 .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影响是什么?
2020-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不作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材料一中两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10 .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