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2-05-25更新 | 1691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赵宋王朝一改汉州、唐道的做法,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等四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     
A.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宰相政治权力
C.强化地方管控D.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2023-04-13更新 | 1328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朝初期,转运使专门掌管各地财赋的转运。至977年,宋太宗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天下物宜,民间利病,惟转运使得以周知,令更互赴阙,延见询问”。转运使职能的扩大(     
A.提升了行政效能B.埋下了割据隐患
C.调整了决策方式D.加强了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杜甫曾被四川地方长官以中央名义委任为工部员外郎,但实际并未在中央任职,只是在四川听差遣而已,这一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这表明当时
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中央权威受到冲击
C.科举取士渠道多元化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2022-04-08更新 | 48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2021-07-16更新 | 87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东汉后期郡归并于州,扩大地方自主权以加强中央控制能力,结果却造就了地方实力派割据的制度基础;唐朝实施节度使制度,将数州之资源悉归于节度使调控以应对边疆安全问题,但始料未及的是外重内轻的局面也由此形成。东汉、唐朝地方制度的调整与改革表明(     
A.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之间存在矛盾B.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无法并存
C.脱离国家治理实际的改革必然失败D.地方制度调整须关注国防安全
8 . 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任职,而且不许在本籍所在州县的邻县任官。还规定凡职责相连或监临检察的官职,亲族内需要回避。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对地方的监察
C.瓦解宗法制度D.防范地方割据形成
9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2020-11-12更新 | 809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2届陕西省交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10 .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请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教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代此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健全了地方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