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在宋代,设在州一级,有权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还有权弹劾州府所有官员的机构是(     
A.枢密院B.四监司C.通判D.巡检司
2 . 开元十年(722年)八月,唐玄宗采纳宰相张说的建议招募壮士充当宿卫,不问色役(指徭役种类),都从优待遇。于是逋逃者“争出应募,旬日,得精兵十三万",这些“争出应募”的人多为长安的市井之徒。这一举措(     
A.反映了崇尚武力的价值观B.提高了将领军事才能
C.体现了国家兵制的局限性D.提高了人们应募的积极性
3 .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A.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B.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通过募兵维护社会稳定D.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高宗曾下诏“将诸州所收经制钱专委通判”。后来,由于通判不能很好地管理经总制钱,朝廷又下诏由知州、通判同掌。1146年,朝廷又下令“专委通判拘收”。这些举措(     
A.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2-05-25更新 | 1691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宋建国之初就设置了恢复“汉唐旧疆”的政治理想,即恢复汉唐以来以汉人为主体所建王朝统治的中原核心区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表达了“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的疆域目标。辽太宗有“坐制南邦,混一天下”的政治追求。……澶渊之盟后,辽朝的心理疆界定格在幽云地区。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追求政治“大一统”B.辽国统治者心理疆界的不断扩大
C.宋和辽实际疆界变化的可能性D.辽宋战争和边界争端的根本原因
2022-05-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盛唐时期长安人口增长明显,总数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皇室及服务人员约15万,京官和京吏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约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据此可知盛唐时
A.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B.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C.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D.国家调配物资供应的重要性
9 . 以下示意图显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某一朝代的权力分配结构,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显示了唐代权力分配结构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更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割据D.凸显了中央内部权力分配
10 . 如表为唐前期军力分布情况。如表体现了当时唐朝
道名关中河东河南陇右其他合计
军府数288164743794657
占军府%43.82511.35.614.3100

A.关中本位的立国政策B.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
C.以武力镇压匈奴叛乱D.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2022-02-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