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据统计,盛唐时期先后任职的82位节度使,任期6年以上者,只占总数的9.5%,还不到十分之一;兼统两道以上者,也仅占总数的九分之一弱,且大多兼统时间不长。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唐朝(     
A.防范外重内轻局面出现B.藩镇割据势力有所弱化
C.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地方行政机构变动频繁
2 . 宋朝统治者对节度使并未采取直接撤销的激烈手法,而是逐步蚕食其统治权力。通过“罢领支郡”让节度使只负责其坐镇之州的政事,各支郡管理权收归中央;以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使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大为缩减;通过增设由中央任命的通判从州的层面约束节度使的权力。这些做法(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杜绝了政治腐败
3 . 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此民歌可以印证军镇的设置(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B.有利于镇压安史之乱
C.导致藩镇割据势力强大D.造成国家外重内轻局面
2022-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赵普认为:“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为此,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④州一级增设通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曾任唐代岭南节度使杜佑的任职情况简表。这些信息反映出(     
姓名籍贯时间官职前官后官出处备注
杜佑京兆万年兴元元年(784年)至贞元三年(787年)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饶州刺史尚书右丞《旧唐书》《新唐书》以门葫入仕,返京后一度官至宰相
A.异地任职防范了地方割据B.刺史监察职能恢复
C.中央对岭南实行了管辖D.唐朝统辖范围扩大
6 . 对于藩镇势力较强的河北,杜牧说:“天下无河北则不可,河北既虏,则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无有也。卒然夷狄惊四边,摩封疆,出表里,吾何以御之?”北宋欧阳修也说:“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二者意在说明唐朝节度使(     
A.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由于中央决策失误所致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7 .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
C.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D.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8 . 宋人尹源曾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下列符合尹源看法的是(     
A.分封诸侯使唐朝由盛转衰B.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农民起义加速了唐朝衰亡D.藩镇实际上都服从中央的管理
9 . 开元十年(722年)八月,唐玄宗采纳宰相张说的建议招募壮士充当宿卫,不问色役(指徭役种类),都从优待遇。于是逋逃者“争出应募,旬日,得精兵十三万",这些“争出应募”的人多为长安的市井之徒。这一举措(     
A.反映了崇尚武力的价值观B.提高了将领军事才能
C.体现了国家兵制的局限性D.提高了人们应募的积极性
10 . 唐贞观十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10道依山河形势划分,还不是行政区划。至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改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一变化(     
A.折射出唐朝强化集权的需要B.反映了权力机构职能的变化
C.成为唐中期社会动荡的诱因D.彰显了唐朝开放包容的风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