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 道试题
1 .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2 .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官职,“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这一官职是
A.郡太守B.州刺史C.州知州D.节度使
3 .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
4 . 宋代为监督地方官设立
A.知州B.郡守C.通判D.刺史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主父偃指出汉武帝时中央与地方间存在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汉初是如何产生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父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的职能并说明隋唐时实行该制度的核心意图。
(3)综合上述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016-11-18更新 | 128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边疆地方政府全无御敌之兵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9 . 《新唐书》说得好:藩镇“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由上述引文你认为后代王朝应从中汲取的教训是:
A.将领跟军队,应有合有分。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将帅,将领应按一定年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队之间流动
B.将领的权力不能过大,不能大到朝廷失去控制的地步。不能把军权以外的行政、财政等权都交给将领,让他们私自任免文武官吏、征收赋税,任意扩充军队
C.军事将领也要有监督。朝廷要掌握军事将领的任免权,此权不能假人,不能旁落
D.要慎择将帅。在委任将帅问题上,就是要实行“疑人不用”
10 .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016-11-18更新 | 368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