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有关这一时期的政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充分吸取了唐后期以来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B.分化事权、相互监督,加强了君主权力
C.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D.行政效率高,形成革故鼎新的政治风气
3 .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其发展成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这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 . 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太祖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分宰相权   
④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2021-07-16更新 | 87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庸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其中山南道两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三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南方经济的发展
C.藩镇势力的扩大D.海上丝路的繁荣
7 . 宋太祖认真总结了藩镇敢于抗拒王室,将佐逐杀主将以致称王称帝的历史教训,认识到“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由此,宋太祖(     )
A.重用文臣将地方军权收归中央B.设置通判以提高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
C.使地方政权和财权直辖于中央D.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注重官员文化素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材料三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载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宋代中央到地方政治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 . 下面的图表所示为宋太祖至宋真宗三朝年间禁军的数目。这一变化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直接导致中央集权的衰弱
C.改变了重文轻武的国策D.为后来财政危机留下隐患
10 . 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