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淮南节度使李绅请求在全国各地以州名铸钱,大小径寸都保持开元通宝的形制。得到允许后,各地纷纷铸造大小轻重不等的钱币,并在背面标记本州州名,史称“会昌开元钱”。“会昌开元钱”的铸造
A.促进了朝廷税收的增加B.造成了中央权威的削弱
C.实现了国家币制的统一D.推动了纸质货币的诞生
2022-03-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2 .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最初为临时委派的行军总管;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行军总管开始演变成地方大军区的军事长官。材料说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A.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3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摘编自《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2-01-22更新 | 211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据此可知二者都
A.主张取消中央集权B.关注现实政治的弊病
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时期,宋统治者进行职官改革,通判演变为州府“悴贰(辅佐)”。这说明此时
A.通判对知州的监察职能削弱B.地方割据势力开始快速发展
C.地方官员勾心斗角矛盾重重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2021-12-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色”这则材料说的是
A.宦官和朋党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外威与宦官的矛盾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7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张根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岁漕米百二十万石给中都。”《宋文鉴》载,元丰前“天下之财,下自郡县而至于转运”,转运以总财赋运输中都。这说明北宋转运使的设置
A.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适应了向外输纳岁币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