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北宋中期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国并未形成清晰的国界线。只是把两国自然形成的交界地域作为两属地带而放任不管。北宋中期,政府与周边政权商定划界,明确了双方的疆界线,并建立了相应的疆界纠纷处理机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边疆政策保障和平B.周边政权日益强大
C.理学影响边疆政策D.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2022-06-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泾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     
A.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提高了宋朝官员的行政效率D.利于加强对宋朝官员的管控
4 . 唐初地方节度使只掌管军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反映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发展B.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
C.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和控制D.有利于选官制度的完善
2022-01-04更新 | 44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主要将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2021-10-09更新 | 860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初,设转运使作为征讨大军的粮饷官,也是地方及新征服地区的财物运往朝廷的督运官,机构称转运使司,正副长官为转运使、副使、判官,寄禄官(宋代的一种官阶,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官高者称都转运使。转运使的设置
A.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避免了国家的分裂动荡D.解决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8 .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完成了国家大一统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强化了君主专制D.加强了中央集权
9 . 唐代州县官吏的选调任用,九品以上须经过中央吏部。此后,随着道一级建制逐步固定,统领道的节度使、观察使有权直接任用道府僚佐,这使中央政权
A.着力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B.被迫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拨付
C.加快推进选官用官制度改革D.进一步面临尾大不掉的压力
10 . 苏洵认为“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其中,“转运使”的主要职责是
A.军事B.行政C.监察D.财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