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唐代节度使在不同时期发生多次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中央集权巩固,“制天下以为十道,统之以都督,遐荒四达,合为一家”。在各地并未设立节度使,而在全国推行府兵制。《历代兵志》曾记道:“都督带使持节者谓之节度使,不带节者不称,然犹未以名官”。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但这时节度使只统兵,州郡政务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

材料二 为了统帅边兵的需要,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加重,统领地区不断扩大。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下令幽州节度使增领卫、相、洛、冀、魏、贝等十六州及安东都护府。有些甚至一人兼领数镇节度使,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节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

材料三 节度使所控制的割据势力,以安史之乱为起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军事势力迅速发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曾“举管内户口,壮者皆集为兵”。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经弓矢,使农隙习射,发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大历年间,平卢镇拥兵十万,魏博和成德各拥兵五万,襄阳有兵二万。其余一些大的节度使所控制的藩镇兵力也不下万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正文《论唐代节度使的兴起和演变》


(1)指出材料一中节度使的职责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二反映出唐代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州(郡)
唐后期、五代州、府
宋、金府、州、军、监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依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
2022-10-21更新 | 62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湖南·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
2021-05-0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这个朝代是很值得史学家深入研究的。武人出身的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深谙军事权力之重要性,但他不是靠暴力打压武人,而是巧妙地运用制度建设来遏制地方专权。首先,温情地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之后布署军队以“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又用“更成法”将兵将分离。解决完武人乱政隐患后,他基本上是完全重用文官。在地方派文臣出任知州、知府、知县,另设各级通判,“事无大小,宜与通判或判官、录事同栽处之”,而且人为地将各级政府的财政、司法、军事、行政权力分散,又将官、职与差遣分离,“官无定员,无专职”。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

材料二 宋初强化集权的措施应该是一把双刃剑,赵匡胤可以说是顾此失彼。五代十国的乱局虽然终结了,但新问题的危害并不亚于藩镇割据,可谓矫枉过正。过分地重文轻式,致使养兵虽多,却指挥不灵,战斗カ弱。由于集中政权,分散各地权カ,加强皇帝权力,庞大的官吏队伍,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腐朽无能的官僚机构。这样,北宋军队既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的侵扰,又无法应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经济的繁荣程度远高于隋唐的家王朝,财政却是年年告急,最终屈辱地被北方异族灭亡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21-22高三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宋元时期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摘编自《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021-01-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绍兴qw98
7 . 准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太祖时期地方“制约机制”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8 . (改编题)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即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京畿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一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嗣传》记载,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

——摘编自高凤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哪两种地方政治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怎样的管理措施?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导致哪些危害?
9 .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兴趣小组在研究唐宋变革时搜集整理的西汉至宋辽金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西汉东汉魏晋隋朝唐朝宋辽金
节妇烈女数量12140165494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估,国内有学者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有关史实,以“唐宋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历朝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情况统计


——摘编自柯学民《中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变化的演变规律,选取其中一个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