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士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教金榜N+1联考2022届高三冲刺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的道制改革是在安史之乱及之后恢复整顿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完成的。地方由十五道变为四十余道,意味着唐代道制又一次重要的变革,但其划分动机,并非出于有意识的制度建设的考虑,而是应变与权宜行事的结果。道的长官观察使实际有权直接处理管内州县政务,且由于兼军事职衔,其权力较之以前采访使还有所扩大。又广置节度使于诸道有戎旅之州郡,发展到后来,节度使与观察使之于道,都是军政一体化的长官。此外,通过制定诸道使府长官及僚佐俸禄和完善诸道进奏院制度等措施,进一步使道级建制向实体化发展。不过,道的机构建制始终采取使职管理的形式,没有正规政府化。这些改革与探索不仅开辟了一个唐道的时代,也为后来宋路、元明清行省和近代省地县制的发展做了阶段准备。唐代道制还扩展到了东邻日本、朝鲜,直到今天两国还保留道一级建制。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期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中期道制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地方王国势力膨胀。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代表中央巡察地方,东汉末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手握重兵,位于郡守之上。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不时派巡查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安史之乱以(后,掌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取消了节度使,让各州直接归属中央,但中央还是无法统管全国的州,所以又在州上设“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在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根据事务的需要分工设职,主要的官职有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为进一步控制地方,中央派文臣任地方长.官。同时在各府州置通判,规定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暑,通判并可随时向朝廷奏报府州情况。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简称行省。行省是我国元明清时期地方政府最高一级建制,作为中央政府与州、县之间的重要桥梁,它对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起着重大作用。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行政变革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