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1 . 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的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的事是宰杀牲牛,于是在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只有一个家变成了“国家”,于是其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宰相”的说法有误的是(     
A.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B.掌管贵族家庭最高祭祀权
C.体现家国同治的职权特点D.封建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2 . 唐朝中书省秉承帝旨,参与决策军国要务。唐太宗时,魏征以秘书监参加政事堂会议;唐肃宗时,翰林学士开始参与中书舍人“公章诏敕”;唐宪宗时,“凡将相出入,皆翰林草制”。据此可知唐代(     
A.朝廷权力机制有所调整B.阶层流动有所加强
C.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D.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西汉要会》40-41两卷载廷议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显否定或推翻。据此可知,廷议制度(     
A.提高了工作效率B.制约了君权专制C.体现出分权制衡D.有利于合理决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期,尚书仅是九卿少府的属官,“掌通章奏而已”,地位较低。东汉建立后,尚书演变为尚书台,三公和大将军只有经过皇帝恩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方可参与中枢决策,否则也只能“备员而已”。这表明汉代(     
A.中枢机构发生异化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行政体制分权成熟D.宰相地位日趋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7 . 有学者认为,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该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     
A.制约皇权B.民主运作C.强化皇权D.分工明确
2022-12-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古代中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的中央中枢机制完善于(     
A.三国时期B.东晋时期C.隋朝D.唐朝
9 . 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提升了门下省的行政权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