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西汉要会》40-41两卷载廷议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显否定或推翻。据此可知,廷议制度(     
A.提高了工作效率B.制约了君权专制C.体现出分权制衡D.有利于合理决策
2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
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
4 . 解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附:《唐代学制系统图》



解读《唐代学制度系统图》围绕“唐代学制的特点”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天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政事堂为政府最高机构,凡皇帝命令需经政事堂群相会议正式通过方可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政事堂印章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则被认为违法。这表明
A.古代政治制度有注重行政程序的一面B.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
C.分权与制衡体制的形成D.宰相擅权现象越发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皇帝与丞相之间既互相依赖又存在矛盾,皇帝需要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但又顾忌丞相权力太大削弱皇权。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
A.将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转移到亲信手中B.确立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
C.设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高行政长官D.创立廷议、朝议、集议制度
7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准备下达修洛阳宫的指令时,门下省给事中张玄素极言:“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最后,门下省根据谏言阻止指令下达。这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成为决策中心B.皇权为大臣所操纵
C.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D.社会崇尚简朴之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尚书是掌通奏章的文书小吏,后逐渐能劾奏朝臣,参与选官。至西汉元帝时,竟号称“国家枢机”。尚书地位和权力的变化
A.推动监察机构力量的壮大B.奠定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C.顺应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D.开创了贤臣政治的先河
10 . 西汉司马迁撰著《史记》,大量记载各个领域的典章制度。唐代杜佑编著《通典》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是各方面典章制度的汇编。据此可知
A.历史研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B.古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完备
C.汉唐史学家重视制度史研究D.中国历代国家治理效果显著
2021-06-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